蜂鸟网首页 > 手机摄影 > 玩家试拍 > 正文

摄影从心 一名摄影爱好者的心路历程

0 2014-05-27 06:10:00   蜂鸟网   作者:杨嘉伟   责编: [读者稿]

    杨嘉伟:曾在亚信中国、博兰德维&罗格士品牌顾问设计等任职,现任普元软件市场总监,有超过18年的品牌与营销管理经验,2004年左右开始接触摄影,一路走来,零散拍片,全凭喜欢,并一直在体悟学习。Lofter主页:yangjiawei.lofter.com ;微信:yangjiawei1210;微博:weibo.com/jiawei。(注:该文章以及图片版权归杨嘉伟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太仆寺旗塬上 

  拍照是人人可为的行为,但当把拍照植入拍者的观念时,我就认为是摄影。这和艺术的本源是一致的。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摄影最后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表达

  艺术是为了表达,摄影最后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表达。摄影技术是术,摄影思想才是道。以道御术——这应该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进化阶梯。摄影的背后是摄影师的观念——用摄影去表达什么,我认为那是摄影的终极。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我在拍,也在感悟摄影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拍,也在感悟摄影。从时间轴上来看,对摄影的理解,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进化阶段:技术至上——分离拍摄“对象”——寻找对象间的“关系”——从观念和哲学出发。

    此为漫谈,重在分享个人感受,请大家批评指正。

 

·技术至上

  大概10年前,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引导我入了摄影殿堂。自此入了魔障。自己的第一台机子是尼康的F65胶片机,刚买下机子的时候,摄影热情高涨,在曝光黄金三角都不怎么明白的情况下,拼感觉胡拍一气。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构图的感觉

  但因为对艺术从小热爱,经常看大量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对构图的感觉,我自觉是天然在的。模仿——这时候是最经常做的事。时尚杂志的影调大片也会带来灵感,但技术明显不纯熟,想到了,却未必能表现出来。那会还是胶片为王时代,先玩彩色,后玩黑白,再玩反转,甚至为更好的展示反转片效果,还自购了一台莱卡的幻灯片播放机。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一千零一个塞罕坝

  大概是2003年,夏初,和几个朋友去了趟塞罕坝。那片美丽的草原极大地激发了当时的我的“创作”热情。一道的朋友大家一起拍,玩完了回来我写了篇《一千零一个塞罕坝》,和朋友一道开“坝上赏片大会”,我请来了我的朋友,《时尚》杂志的御用商业摄影师周涛当评委来点评。摄影带来的分享乐趣,就在于此。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一千零一个塞罕坝

  这时期,自己的焦点集中在对机器的熟练掌握,及摄影原理的学习上。《美国摄影教程》 是我这时期真正的导师,这本经典教材对于任何初学摄影的人来说都是佳酿。2003年版本,上下两卷,通读了它。对技术至上的理解,越学到最后,会越回归简单。曝光、快门、ISO三角关系的组合,值得很长时间在摄影实践中去体味。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一千零一个塞罕坝

  经常看摄影杂志上优秀的作品,并默记它们的参数组合。一开始会觉得很复杂,因为不同的片子,参数变化和组合太多,会有入了森林后找不着北之感。但熟练后,基本在意识中会分类,如早晨、日落、舞台、风光、人像等场景,可总结些常用的组合。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一千零一个塞罕坝

  由于经常出去开车玩,会拍些风光片子。偶然关注到赵琳老师的作品,他的风光大片对我启示很大,经常是极小的光圈,极长的曝光时间,从而在静默的风景大片中创造出一种诗意。对摄影技术的掌握,会是持续一辈子去体味的事,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思考,这个没有尽头。

 

·分离拍摄“对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关注到著名摄影师吕小川的微信订阅号。小川老师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开放了我的摄影观。他说,摄影是方寸间的艺术,就取景框那么大。当你理解摄影主体时,应该去分割空间,床是床,窗是窗,不再是肉眼所见房间。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分割空间 分离对象

  一个场景入镜需要光线,人物,道具等条件配合。想象你所想拍的画面,设计它的情绪。“分割空间,分离对象”这个观念对我影响大。以往认知方寸艺术,是从摄影胶片大小理解的,认为更多是指36*24mm尺幅维度。但吕小川更强调在设计拍摄场景时,就要把场景当“方寸”来看,把对象分离来观察。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分割空间 分离对象

  由此也就有了外景内拍,大自然就是一个影棚这种认识。这个观念,打开了我的摄影视觉。我再观察拍摄对象时,往往训练自己有意识地将眼中所见画面中的对象分离,光线是光线,花是花,人是人,影子是影子。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空间里的人

  分离去看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去寻找它们间的关系,在意识中设计你要的画面,并寻求用它们间某种关系的组合。如果一个空间场景很好,那拍出来仅仅是建筑空间。但如果这个空间感很好的场景中,有了人或者光,也许就会变成一张耐人寻味的作品。这时候,这种训练会让你意识到——你需要等待。等待光,或者某个客体进入,它们的出席,才让一张作品有了气息。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空间场景很重要

  我现在很欣赏一些极简主义的作品。这类作品中,其实就是把大量的“空间”作为一种对象置入了。极简主义讲究从物质本原出发,减少过度的形式表现,减少过多作者的主观意识,开放作品概念上的意向空间,让观者参与对作品的构建。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空间场景很重要

  我见识过吕小川老师如何玩转“方寸空间,分离对象”的技巧。他有套优秀的人像作品就是在很普通的楼道中,借着光线和模特姿态的变化中拍出的。如果对“方寸空间,分离对象”的概念不明所以,你很难想象那组片子是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中拍出的。

  以往,我会认为,拍出好的人像必须要有好的场景。现在,我则认为,只需有方寸间的场景,就有拍出好作品的可能性。

·寻找对象间的“关系”

  人的思想对世界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于一个热爱摄影的人来说,在熟悉了摄影技巧后,最终会通过摄影作品表达出来。2010年左右,我有幸接触到了“知见心理学”,并进而打开这扇大门,读到了一本对我影响极大的书——艾克哈特·托特的《新世界》。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观念——空间。托特说,当我们仰望无云星空,我们马上会领悟到一个简单却深远的真理。我们看到了什么——月亮,星球,或明亮的银河系。是的,但当我们进一步简化的观察,我们就会看到——空间。各种物体都是在空间中漂浮。宇宙包括了什么?物体和空间。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越野骑士

  他说,我们从来都是在观察物体,而对空间无所觉察。但事实上,宇宙的双重实相是物体和空间。因空间使得所有事物得以存在,就如没有静寂就没有声音。

  这个观念对我的冲击极大。我第一次意识到了空间才是我们世界的本质,物体仅仅是填充其中的实相。没有物体,空间照样存在。空间也是世界的一种态。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空间也是世界的一种态

  吕小川讲到要分离空间,床是床,窗是窗,其本质也是对空间的尊重和再认识。只有有了空间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所见之物分离为一个个对象。这些所见之物,对于摄影来说,包括——光、摄影主体、影子……等等,从而意识到摄影的本质是一种对“对象”间关系的处理。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人像中的情绪

  对于摄影来说,比如,恒定的关系是光线与对象的关系,而人像多是情绪、姿态与光线的关系。风光多是色彩、前中后对象与光线的关系;环境人像则是环境、人与光线的关系。“关系”可以是协调的、有趣的、也可以是冲突的、超越日常视角的。不同寻常的视角,捕获出乎意料的“关系”,加上光,就可能是好的作品。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视角的“关系”

  我认为这种视角应该被训练出来。一般拍者,只见摄影主体,对“关系”往往视而不见。由此,所拍照片也就较为平常。只有形成了某种关系的主体才容易创造出激动人心的画面。有人说,基本功+出人意料,就是好作品。我从对摄影对象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以精湛的摄影技术,去表现出人意料的“关系”。

·从观念/哲学展开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创作,是艺术家个体对世界的思考与观察。从这个角度理解,其实,艺术是非常自我的。但也正因为它的自我,艺术家的作品才有独特性。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会通过作品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立体派将三维的世界用二维手法表现;印象派则忽视了真实世界的色彩,只画出艺术家自己心中的色彩。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真实世界的色彩

  对于艺术,自我感应该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如果一个艺术家失去了自我感,不知道尊重自己所见所思,一味寻求客观写实,那就像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自我感是用来指引作品旅程的生命线。没有它,经验就只是一个感知的万花筒而已,跟做梦差不多(康德语)。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真实世界的色彩

  著名的摄影评论家安妮维拉说过一句话,最优秀的人像艺术会力求引领观者进入被摄主体的内在自我,为观者推开一面通向灵魂的视窗。我认为,对于一个喜欢摄影的人来讲,随着摄影技术的纯熟,上升到基于自我感的观念和哲学思考的创作是必然的路。

  这其实也是回归了摄影作为艺术创造的本源。有力量的摄影最终会是在观念/哲学指导下的创作,它表达的是一种主张,是摄者对世界的自我思考和认识,它能引发或强化人们的思考,从而忠实地履行摄影也是一种艺术的初衷。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生产力的表现

  比如摄影家解海龙的《我要上学》那张作品,当年还是小孩的苏明娟张着大眼睛,渴望读书,这曾牵动多少人的心。希望工程在中国今天的效应,我相信与这张片子对人们的激发有着极大渊源。

技术至上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终极进化
感染人的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讲,伟大的摄影作品应该是一种生产力的表现,它自身会散发足以感染人的力量,从而促动社会进步。日本著名摄影大师山本博司说过,从观念和哲学展现,同时辅以无比精准的技术,才能诞生卓越的摄影作品。

  作为热爱摄影的人,让我们一起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进化。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