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手机摄影 > 评测试用 > 正文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0 2020-11-27 21:17:32   蜂鸟网   作者:窦瑞冬 [原创]

  远隔千里万里,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莫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他们走了又回来,来了就不再离开?

  洱海畔,苍山下,大理·喜洲,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vivo影像+大师实践课于2020年11月22日~24日在这里举办。大师实践课是vivo影像+开设的公益性影像教育窗口,通过邀请行业顶级的摄影师进行手机影像创作实践,为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提供艺术交流平台,让更多人学会发现、理解、传达手机影像的人文精神。此次大师实践课邀请到的摄影大师是有“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之称的肖全老师,和张国荣御用摄影师、曾参与王家卫《花样年华》、《春光乍泄》等多部影片拍摄的夏永康老师。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11月22日我们在喜洲古镇喜林苑宝成府开课,两位摄影大师分组与学员召开选题会。这次拍摄的大主题是“共生”,而我们组在两天内的拍摄计划是蓝续扎染传承人小白、前法国战地记者现在的私房菜大厨Gil、甲马传承人张仁华先生、还有赵静雯夫妇双人火舞“火游牧”表演。四个题材特色各异,“共生”可能是最容易结合的大家共同的背景,但对于不同被访人的个性化挖掘与视觉表达的统一性又是一个难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将难题抛给我们的导师夏永康老师,夏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讲述起自己曾经在加拿大求学的经历。

  什么才是A+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与好恶,没有谁值得被模仿,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师。夏老师的老师没有给他们明确的答案与方向,亦如夏老师对我们也是类似的回答。而我要找寻的,是这些被拍摄者们为什么会来到喜洲,又是什么让他们留在这里。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一、蓝续:那一抹五彩斑斓的蓝

  我们拍摄的第一个题材从一抹蓝开始。周城,大理最大的白族古村落,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白族人,当然,这里也延续着白族古老的手工艺——扎染。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小白,是蓝续古法扎染的传承人,这是她的家,从小生活的白族院落。如今,她将这座始建于1886年的白族小院改成古法扎染的体验基地。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在这里,小白召集了一些村子里的老少加入到蓝续的日常工作中。他们在这里做古法扎染的演示教学,也接受扎染定制,其中不乏回头客的光顾。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眼前的繁华,让我们很难想象小院曾经落败,小白也并非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扎染承袭人,她也只是千百位北漂白族青年中的一员。她曾在北京一家非盈利性组织工作,平淡但体面,原本她可能就要在北京扎根过完这一生,而一位老人的离世和那位老人没有织完的半匹布触动了她。但离开大城市回到乡村对任何人而言都没那么容易决定。直到小白再一次从北京回来,得知那位老人的织布机已经被家人卖掉!小白才意识到,离开她的不仅仅是一位位从小教她织布扎染的奶奶,远去的还有白族的文化。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在与丈夫商量后,小白夫妇放弃了在北方的所有,毅然回到这座自幼嬉戏的小院。创立了“蓝续”品牌,并弘扬古法扎染,这既是对白族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内心的慰籍。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村中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小白将他们的扎染布料收集缝补起来,挂在小院一进门最显眼的照壁位置。不同的颜色、花式、甚至上面的孔洞都来自不同的年代和制作者。曾有人提出过想买这块染布,这是不论多少钱小白都不会卖的一块扎染布。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现在,小白的蓝续扎染事业发展良好,多数收入来自于零售。在她的收款台旁我看到了“知足常乐”四个字,这可能就是她乐在大理的原因吧。

二、遇见Gil:不会做饭的摄影师不是好记者

  Gil,生活在银桥磻曲村的法国人,曾经的战地记者,还曾跟踪报道过毒品交易。而今,他是私房菜馆的老板,唯一的主厨。他做菜没有菜单,菜品搭配全凭Gil自己安排,而菜品本身融合了法国菜、西班牙菜和云南菜的特点,偶尔还能找到越南菜的痕迹。大师实践课的第二天一早,我们的到访显然在Gil的计划之中,提前摆放好的桌椅和茶具是为食客准备的,而我们并非普通的食客,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他本人身上。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Gil不是个羞涩的人,反而很善谈,但面对几十部手机的拍摄和一圈人好奇的追问,他显得有些局促,眼睛专注在菜品上,偶尔会突然开口回答起5分钟前不知谁问的问题。他知道他是主厨,可能过不了多久,这些“记者”就会变成食客,响当当的食客。

  我拍了一些他与厨房的照片,这间树立在院落中间的厨房小屋很是独特,并不符合白族建筑的建制,但对Gil而言却恰到好处,锅具和调料的摆放得心应手。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我刻意的将目光移开Gil和他的厨房,开始在他的家中找寻生活的痕迹,特别是他过去经历的那些往事。也许是为了去除色彩的偏见,也许是为了淡化肤色与国籍的认知,我选用了“肖全黑白”滤镜拍摄,高反差与明锐的画面感为平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魅力。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我在Gil家中丝毫遍寻不着他做战地记者的痕迹,甚至也没有多少照片和照相机。也许这段记忆藏的很深,我们也很有默契的没有人去提起。随后我发现了Gil家中小主人的生活痕迹,不经意的散落在各地,小雨鞋,布娃娃,幼儿园接送卡,还有可能早已遗忘在小院角落的玩具。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Gil的女儿今年4岁,是中法混血,白天上幼儿园,她出生在中国,与Gil生活在一起。涉及家庭隐私的部分我刻意回避了,不去问也不去想,但这个4岁的小女孩在这里生活的是否快乐?她是喜欢生活在中国还是法国?她有没有朋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度如何?除了法国人生活在大理在现实意义上的共生,除了融合各地美食开发自己私房菜的共生,4岁的她与Gil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共生。而在这份共生里,4岁的她没有做过选择。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我试探性的问了Gil他的女儿在这里生活是否快乐,看到他眉毛抬起语速加快的跟我谈他女儿的事情,我想我的种种忧虑都是多余的。可能就像他院子里的一张小木椅,在你低头看它时,它也在抬头笑着你。

三、甲马:不是马甲也不是假马

  甲马是拥有千年历史的祭祀品,原指身披铠甲的马,是天界下凡传播福祉的神。在白族地区保留和发扬,也就成了大理的文化标签之一。真的有人会把“甲马”读成马甲吗?是的,重点还是由于对它的不了解。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我们走访的是甲马传承人张仁华老师的甲马艺术馆,在这里他既出售甲马艺术品,也教授小孩子刻版的技术,还收集甲马图案样本。目前他收集的甲马木刻版画样就已经超过500张。而现在传承甲马刻版技艺的人少之又少。原本张仁华老师也没打算走上这条路,直到后来一场意外的发生。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本地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做甲马既辛苦又不挣钱,很少有人愿意涉足。张仁华老师的父亲就是甲马制作人,在张仁华三十多岁的一天,父亲由于脑梗住院,桌上还有父亲没雕刻完的甲马刻版。张仁华拿起来刻刀就没有再放下,甲马技艺在喜洲古镇得以延续。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张仁华老师在向我们介绍时提到,用作甲马刻版最好的木材就是盆口粗的梨木,但是这样好的木材越来越难找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就是这样,张老师已经开始采用双面雕刻的办法提升刻版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在寻找其他适宜的木材和材料。

四、火游牧:燃烧的种子

  火游牧是赵静雯夫妇双人火舞组合的名称,北同从法国来到大理,遇到中国宁夏姑娘静雯,他们在大理街头表演火舞,已是远近闻名的火舞夫妻档。夜幕降临,火游牧优美的乐曲在四方街题名坊广场上响起,静雯夫妇点燃手中的火球,优美的肢体动作配合强有力的火光,在音律伴奏下或静或动。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火舞起源于新西兰,火游牧的表演更多的融入了东方舞蹈柔美的元素,而北同则将力与美展现给观众。火不论在东西方,都是神秘与力量的象征,起源于火舞的火游牧很适合在大理街头表演。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用手机在夜晚拍摄本身就是很有挑战的事情,更何况是拍摄动感十足的舞蹈,想要拍到一张清晰的照片已经实属不易。我看身边的游客们都掏出手机拍照和拍视频,从他们拍摄的效果看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拍视频,因为这样的场景想用手机拍出满意的照片很有难度。我使用vivo X50 Pro+的专业模式进行拍摄,设置慢速快门表现火光的动感,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五、让我们聊聊“+”

  vivo影像+ 是vivo在2020年提出的全球范围的主题IP,旗下的vivo影像+手机摄影学院板块下设有大师实践课,也就是我们此次在喜洲古镇体验的摄影课程。肖全与夏永康两位摄影大师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相伴拍摄的时间里也能体会到两位大师的风格特色。在最后一日的分享课上,所有学员分享了自己这两日来的作品,两位导师也展示了用vivo X50 Pro+拍摄的作品。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正如两位导师所说,此行大师实践课所有的学员都是在各自领域有所成绩的摄影师或相关从业人员,在摄影的“术”层面无需太多的教授,而两位大师从“道”的层面对大家进行了引导。

可能是最好的摄影课 我在vivo影像+ 大师实践课到底做了啥?

  这可能是最“虚”的摄影课,两位大师并没有明确指引学员去拍摄什么或怎么拍,他们通过自己不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发现热爱,坚持热爱,享受热爱”。如果你认为那样拍是对的,那就坚持拍下去,并享受这份快乐,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肖全滤镜是vivo与肖全合作的黑白滤镜,vivo影像产品经理李璨表示,黑白也是一种色彩,需要更加注重色彩消退下画面的影调把控,因此在这个滤镜中能够感受到,即便是黑白画面的表现,在色阶的过渡上也有独特的美感。vivo对于色彩的理解是基于人对于色彩的一种自我理解,它不仅追求科学意义上的真实,更加注重人的审美体验。

  在这样的初衷下,我们可以感知人像的美颜与背景虚化、夜景多帧拍摄实现手持夜景、长焦与超广角镜头的应用丰富拍摄题材、订制化的肖全黑白滤镜让黑白影像更灵动、多场景视频拍摄更易用。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做产品,而不是与其他品牌飙参数。vivo影像+ 为手机影像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参与和提升的机会,这个“+”可能正来源于此。但从摄影之道的角度看,这个“+”的可能正是你,让你从此发现热爱,坚持热爱,并享受这份热爱,这不也正是那些从千里万里外汇聚于喜洲的匠人和艺术家们共同的哲学吗?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